最新资讯:
 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教育视野
【赌搏正规的十大网站】“暗示”的力量如此可怕!有些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


诵读|胡晓娜

编辑|善行



文章地址:“暗示”的力量如此可怕!有些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


知识拓展


今天的文章是关于心理暗示的,说起这个词,我想到了一件事。


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,小时候的他,学习成绩并不好,但是全家人都认为他将来能考上大学。


所以,他会要求自己努力,虽然遭遇很多挫折,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,最终成功考上了;


而比他大两岁的哥哥,虽然在各方面表现都不比他差,家人却经常说他就适合在家里干活,慢慢地,哥哥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,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了。


曾经的他,百思不得其解,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

现在回过头去看,他认为孩子将来走什么样的路,似乎都是父母早都定好了的。


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

父母的期待就是孩子成长的方向,这样的期待也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暗示。


他和哥哥在父母的言语暗示下,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
我认同他的观点。


父母的一言一行,都会对孩子形成心理暗示,因为他们的成长还没有确定的方向,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往往取决于外界的眼光和评价。


《正规的十大网站》一书中说:


“好的教育是鼓励,不好的教育却可能成为诅咒。” 


深以为然。


01

心理暗示:

激发潜能、改变命运的神秘力量


1960年,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在加州一所学校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。


新学期,校长对两位教师说:


“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,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。


为了奖励你们,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。


记住,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。”


校长再三叮咛:


“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,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。”


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,更加努力地教学。


一年之后,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,分数值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高出好几倍。


知道结果后,校长将真相告诉这两位教师: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,而是随机挑选出来的。


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,也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。


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

正是学校对教师的认可,教师对学生的期待,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动力。


这个动力促使教师和学生在各个方面想办法进步、提高自己的能力。


这种表现就是心理学上的“期待效应”。


每个人都是有潜质的,但潜质能否发挥出来,却和周围人能不能怀着对待成功人士的态度,给他提供积极反馈有极大的关系。


就像我朋友一样,他的资质虽然不如哥哥,但父母给予了他正向的反馈,所以他如愿考上了大学,而哥哥接收到的是负面的反馈,结果资质更好的哥哥,早早就辍学了。


这也就是说,正向反馈带来的积极心理暗示,能够对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,调动孩子的内在潜能;


而负面反馈带来的消极心理暗示,则对孩子的情绪、智力和生理状态都会产生不良影响。


所以,家长要尽量用积极的暗示去帮助和引导孩子。


02

不做“乌鸦嘴”家长:

不良心理暗示把孩子赶向失败


说到消极暗示,我们很容易想到“乌鸦嘴”效应,比如经常埋怨孩子没有进取心、懒惰、邋遢等等。


这种“乌鸦嘴”式的消极心理暗示,就像一种咒语,看上去迷信而荒唐,但往往能产生巨大的“杀伤力”。


既然危害这么大,我们要怎么做,才能在教育中尽量避免“乌鸦嘴”呢?


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

01

就事论事,

针对具体问题表达意见




小明考完试回家,成绩非常不理想。


妈妈很生气,对着小明开口就骂:


“怎么又是这么差?


这么多同学一起听课,一起写同样的作业,你为什么就不能考好一点?


你是真笨还是假笨啊!”


听妈妈说完,小明原本低着的头低得更厉害了。


妈妈的话,就是典型的“乌鸦嘴”,一个“笨”字,把孩子拉入了沮丧的深渊,他还会有什么动力再去努力学习呢?


那妈妈应该怎么说?


正确的方法是就具体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展开分析,讨论题目做错的原因,妈妈可以这样问小明:


“你是不是在做这道题的时候粗心了?”


“最近听课的状态是不是不太好?”


“是不是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透彻?”


通过就事论事,引导孩子找出具体问题,给出适合的意见,进行合理批评,而不是只看见成就,就把孩子一棍子打死。


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

02

理解孩子的处境,

不要一味地指责




小红和妈妈一起去逛街,路上遇到了妈妈的同事,小红没见过那个阿姨,没有及时问好。


妈妈有些不满地说:“这孩子真不懂礼貌,怎么不叫‘阿姨’呢?”


小红只好吞吞吐吐地叫:“阿姨。”


妈妈又说:“这孩子,说话声音小得跟蚊子叫一样……”


原本懂礼貌的小红,就因为一次没叫人,就成了“不懂礼貌”的孩子,也许就这样一句评价,小红慢慢就真的变成了不懂礼貌的孩子。


实际上,只要妈妈稍加思考,就会知道,小红没叫人,只不过是面对陌生人时的正常反应,妈妈只要把阿姨介绍给小红,相信懂事的小红很容易就能完成叫人的动作。


也就是说,当孩子出现一些与往常不太一样的举动时,父母要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,理解孩子的处境;


再根据情况进行引导,而不是一味地强迫和指责孩子,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。


03

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看法




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,孩子也不例外。


父母对孩子所表达的看法要表示理解和尊重,并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,积极鼓励孩子。


永远不要对孩子讲“小孩子懂什么?”“大人的事情,小孩子不要多嘴。”这样的话。


如果孩子的某种观点或看法有失偏颇,家长可以先对孩子观点中正确的地方进行肯定,然后再指出不妥的地方。


另外,在与孩子的沟通中,尽可能使用试探性语言,比如“你觉得呢?”或者“你有没有其他的想法?”


这种征求意见式的问话,对孩子来说既是一种鼓励,也是一种尊重。


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

03

让孩子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下成长


生活中,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,父母给予正确的评价,会对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,这会使他们变得乐观、自信、坚定,敢于面对挑战和竞争。


但孩子并不总是能令人满意的,他也要接受来自父母或者外界的要求和教导。


这时,父母又该如何通过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问题、走出困境呢?


01

不过分指责:

孩子的问题,有时只是教育问题




虽然很多父母都期待有一个完美的孩子,但事实上,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。


书中有一个例子:


亮亮出生时因难产导致短暂缺氧,医生说孩子可能会因此出现智力低下的问题。


上小学后,亮亮一直成绩不好,每次亮亮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回家,妈妈总是说:“差不多就行了,也没指望你学得多好。”


有时候亮亮突然考好了,妈妈还不敢相信:“这是你自己考的吗?是不是抄别人的了?”


这时候,亮亮总是很委屈,也不说什么,就拿着试卷默默回房间了。


小学三年级时,亮亮的老师来家访,老师对亮亮的妈妈说:“亮亮很聪明,只是学习不够努力,贪玩,不按时完成作业,上课听讲有时会走神。”


妈妈不好意思地摇摇头,将亮亮出生时医生的那番话告诉了这位老师。


老师的神情突然变得严肃了,他说:


“我敢保证,亮亮的智力没有任何问题,如果您不相信,我们可以带他去做一个智商测试。


他在音乐、体育课上表现得很出色,而他的学习成绩不好,完全是因为他对学习缺乏动力和信心、贪玩、不用功导致的。


作为家长,我想你们应该更关心怎样帮助他克服懒惰和畏怯的心理,而不是为他的贪玩找理由!”


之后,在老师的配合下,妈妈对亮亮的学习重视起来,时常督促和鼓励他,并且定时辅导他的功课。


过了几个月,亮亮的成绩有了非常大的进步,而且性格也开朗了许多,同学们都更喜欢他,他也更加自信了。


实际上,让家长头疼的问题,大部分并不是孩子的问题,而是教育出了问题。


这时,家长不妨多反省一下自己,找找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中,可能存在的问题,并通过改变教育方式、有意识的鼓励和引导,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影响。


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

02

尊重孩子的兴趣:

认同与支持,不要打压




孩子会在成长过程中,对某一些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,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不耽误学习,对孩子的兴趣进行否定。


小桦最近喜欢上了漫画,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,总是带着好几本漫画书,随时都能看得入迷。


在家里,小桦会因为看漫画书,迟迟不去做功课。


在学校里,趁老师不注意,他会在本子上照着书里的人物画漫画。


发现这种现象后,妈妈没有否定和阻止小桦,而是与小桦一起看漫画,并与他一起分析漫画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所蕴含的道理,对他说:“漫画也是很有学问的哦,你要好好研究、多多分析才是。”


看到小桦有兴趣画漫画时,妈妈说:“你可以试着画,画得好,我给你裱起来挂在墙上,多好!要知道,有很多漫画家都是自学成才的。”


妈妈还告诉小桦,学校的学习很重要,千万不要因为喜欢漫画而放松了正常的学习。


因为漫画家的知识面都很广,他们可以把其他方面的知识体现在画面和故事里。


看到妈妈并不反对自己喜欢漫画,小桦一口答应,一定好好学习,从今往后,不再把漫画书带到学校。


小桦妈妈这种积极的引导,不仅让小桦有了兴趣带来的快乐,还因为妈妈的支持,变得更积极好学了。


这种正面的引导,不仅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,也有利于与孩子建立起平等信任的亲子关系。


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

03

肯定与赏识:

给每个孩子吃一粒“定心丸”




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,上课特别爱举手。


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,他的手就举起来了,可让他回答,他又答不上来。


老师课后跟这个同学聊天,问他原因。


学生如实说:“同学们总笑我成绩不好,说我笨,我不服气。所以老师提问我总举手,想表现给大家看,可实际上我真的不会。”


老师了解了真相,表扬了他的诚实和积极,并且跟他做了约定:“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,如果知道,你举左手;如果不知道,你就举右手。”


此后上课时,老师抓住这名学生举左手的机会,让他回答问题,并及时表扬他。


其他同学也很认可他的进步,不再像以前那样嘲笑他了。


从此以后,这个学生的学习很有起色,天天都在进步。


这位老师能够理解孩子,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激励,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力和信心,也使他获得了其他同学的尊重。


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

孩子都是在每一个与他人建立联系的细节中学习,由此慢慢认识自我与世界,并逐渐成为他们自己的。


父母是跟孩子接触最多、孩子最信任的人,他们成长的大部分主动权,掌握在父母手里,尤其是小时候。


所以,作为父母,我们要尽力看见孩子,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,让孩子养成一个自由、独立的性格,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,为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
课后作业


1.您怎么看待“心理暗示”对孩子的影响?


2.您曾经对孩子进行过怎样的“心理暗示 ”?


3.积极的“心理暗示”,您学会了吗?






赌搏正规的十大网站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