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资讯:
 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课堂内外
上课玩游戏、玩“梗”留作业……中年教师如何“年轻态”?



从古至今,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良师的担当和品质。这三个关键词延续至今,有了更深刻的时代意义——以理想为标,传递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;以探索为擎,培养创新精神与扎实学识;以仁爱为根,涵养道德情操与精神文明。


在廖夷戎的人生蓝图中,传道授业解惑是终其一生的教育追求。三十年的教育生涯,廖夷戎身上始终保有为人师者最可贵的品质——创新。用游戏翻转课堂、用“定制机票”送别学生、用网络“热梗”布置作业、用“厨房化学”开展实验……创新精神渗透在廖夷戎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、方方面面,万千学子搭乘这艘创新之舟,向着更广阔的世界扬帆远航。



结缘化学,作育英才


1988年,江西赣州的一个小县城里,廖夷戎是为数不多考上大学的学生。那时,在贫困落后的乡村,“鲤鱼跃龙门”的故事足以成为全家炫耀的资本,因为“大学生”三个字意味着包分配的工作、稳定的收入、过上“城里人”的生活。廖夷戎的父母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,虽然生活的环境很闭塞,但他们的教育观念却很开明:“只要孩子是读书的料,我们就一直供下去。”

那时,高考要先填志愿再参加考试,廖夷戎在老师的建议下填报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提前批。选择专业时,廖夷戎一方面追求“新”,想选一个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有巨大潜力的领域;另一方面也追求“薪”,因为父母还要供两个妹妹上学,他想尽力分担家里的经济负担,选择一个在经济上能有“高回报率”的专业,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计算机系。

然而事与愿违,尽管当年计算机系还远没有后来那般热门,但这个神秘又新潮的时代朝阳专业依然吸引着大批青年学生报考,廖夷戎在激烈的竞争中落选了,被调剂到化学系。所幸他是个随遇而安的人,他坦然地接受了调剂结果,认真地投入化学领域的学习,他说这是他与化学的“缘分”。

廖夷戎与化学的相遇谈不上“轰轰烈烈”,也没有那么多“风花雪月”,更多是“相濡以沫”。在与化学朝夕相处的日子里,他逐渐对这个学科产生了新的认识——奇妙的化学反应、神秘的元素组合、创新的学科研究、广泛的应用方向,无一不在重塑他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认知,带领他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世界。在兴趣的驱使下,他在无机化学、有机化学、分析化学几门课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
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随着苏联解体、东欧剧变等,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。面对复杂形势,廖夷戎有自己的思考:“国家的崛起需要历史机运,但更取决于精神文化、国民素质以及创新能力。我的能力虽不足以在更深层的理论化学领域取得突破,但我可以把化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当成一生的事业为之奋斗。”

1992年,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再次南巡视察,决定了要进一步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。乘着改革的春风,廖夷戎来到了广东佛山的桂城中学,从此扎根教坛,潜心育人。三十年间,他见证了广东教育的发展——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迅速崛起,实现了从“缺学上”到“有学上”再到“上好学”的巨大转变。“就像歌中唱的那样,走在希望的田野上。”廖夷戎回忆,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助推了教育“更上一层楼”,他所在的桂城中学也逐渐摆脱了师资力量不足、硬件设施落后的发展困局,成了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。

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,廖夷戎始终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线。“我们予以孩子怎样的教育,就会在未来造就怎样的时代。教书育人要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,这是一项艰巨、光荣的任务,也是教师要一直保持学习的原因。”牢记教师的使命与担当,做学问之师、树品行之范、当筑梦之人,廖夷戎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建设者。“不一定要求他们都是社会精英,但必须有血有肉,做合格的世界公民,有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。”这是廖夷戎的育人之道。











告别刻板,玩转课堂



告别刻板,玩转课堂


教育家顾明远曾指出:“如今整个世界进入了新的时代,进入到信息时代、人工智能时代。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,要有创新的精神,要培养创新的人才。”只有从深层激发教师的教育创新力,课堂改革才能生发更多可能。

不久前,网上一款名为“羊了个羊”的小游戏一夜间火遍全国,廖夷戎也接触到了这款游戏。他忽然生出了别样的灵感:“既然这个游戏这么有吸引力,可以把它改造成知识型游戏,让学生们解压的同时玩着就把知识掌握了。”

廖夷戎召集了两名学生,依托智慧教育平台,在系统里搭建模块、配上音乐,就这样,游戏“化了个学”诞生了。起初推出的是元素周期表分类游戏,将层叠在一起的化学元素简写分门别类正确归纳到卤族元素、碳族元素、过渡元素等框架中才能完成消除。学生们试玩后觉得很有意思,学习娱乐两不误,于是廖夷戎又鼓励学生们和他一起开发新游戏,相继推出了电解质、化合物等多个版本,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复习和预习方式。

在别人还在探索如何“翻转课堂”时,廖夷戎已经开始尝试“玩转课堂”。“课堂不是教师的课堂,而是学生的课堂。玩是他们最擅长也最喜欢的事,教师要转变思路,让学生玩中学、学中玩,不要把学习变成一件痛苦的事。”在廖夷戎看来,“玩转课堂”最好的方式,就是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,可以是一个游戏、一次实验,也可以是一个故事、一部电影……正所谓“教无定法”,他尝试用更丰富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带来崭新的学习体验。

即使是被不少教师抱怨“难以掌控”的线上教学,廖夷戎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。教授新课《正规的十大网站》时,他给这一课起了一个别致的标题——“从空气到面包”。正当学生们不明所以时,廖夷戎提前设下玄机:“今天的标题很有意思,和‘天使与魔鬼的化身’有关。”他给学生讲述了德国化学家哈伯通过合成氨解决了粮食短缺,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,哈伯在兵工厂做出了大量化学武器,导致了大量伤亡的历史,引导学生辩证、科学地思考。接下来,他又展示了合成反应方程式,让学生们自己寻找“空气与面包”背后的奥秘。学生们徜徉在化学知识的海洋,直到下课仍意犹未尽,于是廖夷戎又给大家留了一项有趣的作业:观看一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片或纪录片,思考并分析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。


一般来说,学生们初三才会接触到化学,所以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,既要培养学生兴趣,又要应对高考压力,是一个极大的挑战。“起初,学生会觉得化学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,其实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、历史发展息息相关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,学习是一张巨大的网,每个学科都来源于生活、应用于生活,不同学科之间是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的。”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,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,廖夷戎尝试开展了“游戏化学”和“生活化学”教学。

与其他谈“游戏”色变的教师不同,廖夷戎鼓励学生玩游戏,但是要玩对、玩好。他平时喜欢在各大游戏平台上和学生一起挖掘有趣的化学游戏,比如一款名为“下一个太空叛军(Next Space Rebels)”的火箭制造模拟游戏,玩家只要掌握一定的科学原理,就可以自由构建火箭的动力系统、燃料系统、隔热材料、飞控系统等。在游戏中,学生的创新、问题解决、决策力和批判等高阶思维能力得以提升。

此外,廖夷戎还鼓励学生在厨房中发现化学、感受化学、应用化学,他留了许多有关烹饪的学习任务:让学生制作松花蛋,并总结过程中的化学反应;制作麻婆豆腐,分析其中的蛋白质变性;和家人一起蒸馒头,分析发面过程中的酸碱中和反应。学习和生活中,只要学生有想法、想尝试、想实验,都会得到廖夷戎的大力支持。自由开放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、科学素养和高阶思维,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冒险精神,以及用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意识。



做“时髦”的老师,让人生增值

开学第一课上,廖夷戎向学生们介绍自己:“我是佛山桂城中学的化学老师,大家叫我阿廖就行。我是正式编制的,不是临聘的,所以不用担心我‘跑路’,有问题随时找我。”幽默的开场白惹得学生们哈哈大笑,也让他们领略了阿廖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。幽默感是廖夷戎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“独门秘籍”,让他在教育的“张”与“弛”之间找到一种别样的平衡。

“化学老师因为操心大家的作业,头发已经所剩无几了。你们每完成一份周末作业,老师将获得10根头发。漂亮帅气的你们愿意帮助老师长头发吗?”
“你终会遇到光与电,或早或晚,只要你做了水果原电池实验。”“墙上莫名出现一个洞,男孩忍不住好奇,凑近一看,是《正规的十大网站》。”
……

学生们每天最期待廖夷戎留作业,想看看他今天玩什么“梗”。自从尝试了充满创意的“热梗”留作业方法,学生的作业完成率和正确率更高了。正如英国作家莱卡尔所说:“真正的幽默是从内心涌出,甚于从头脑涌出。它不是轻视,它的全部内涵是爱和争取被爱。”正是出于对学生的爱、对教育事业的爱,廖夷戎一直激励自己“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,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欢乐”。

教育在不断改革、发展,学生身上也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,廖夷戎认为,教师只有时刻保持学习,才能与社会和学生保持同频,才有能力创新。“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互相尊重、互相信赖、共同成长。我们要用‘社会人’的视角去审视教师这个职业,如果教师与时代和社会脱轨,那他的教学就会变成孤立的、脱离现实的。”作为一名“70后”教师,廖夷戎展现出了卓越的信息素养。他先后利用多个智慧教育平台推进“游戏化”课堂教学,还在哔哩哔哩、腾讯视频号、抖音等多个网络平台开设了个人账号“教化学的阿廖”,用来科普或分享教学经验。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、妙趣横生的化学知识,让他吸粉无数。

去年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课上,廖夷戎为自己带的两个班的学生送上了定制版“机票”,出发地为自己的班级,目的地为“锦绣前程”,并在下方印上了“正心成人 胸怀天下”的校训和“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”的寄语。高考后等待放榜时,廖夷戎还把学生们的毕业合照P上长城、天安门、金字塔甚至银河系等各种背景,带着学生们来了一次“云旅行”。“能在有限的条件下,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、情感上的回忆、精神上的激励,为高中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,是我能给他们的最好的毕业礼物。”廖夷戎说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不少学生在廖夷戎的启蒙和支持下,发展出了对化学的兴趣和特长,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。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谈起自己的高中生涯:“阿廖带给我们的,远不止知识这么简单,而是对人生更为深远的影响。不仅让我在化学领域产生奋斗的动力,还让我在回忆青春时感到无比幸福。”

经师易得,人师难求。教育面临的长期、真切挑战,从来都不是技术、不是设备、不是资源,而是教师素养。寓教于乐的教学创新,亦师亦友的成长引航……廖夷戎在对待事业、学生、社会、自我时所体现出的成长型心态,展示了新时代教师崇高的教育情怀和浪漫的育人艺术。在风云变幻的不确定性中坚守教育初心,他向着未来迈出了坚定的步伐。



—  END  —


来源 | 本文刊于《正规的十大网站》2023年2月刊第1期,原标题《赌搏正规的十大网站》

文 | 曹霁

设计 | 庄苑

统筹 | 周彩丽


《正规的十大网站》杂志投稿邮箱:gmjyjzz@126.com

新媒体投稿邮箱:jyjzzxmt@126.com





《正规的十大网站》2023年征稿启事

这份被校长、老师们盛赞的“学习资料”,学校必备!

助推学校品牌推广、内涵提升,助力校长、教师专业成长,尽在这个平台!


赌搏正规的十大网站公众号